2024北京化工大学在四川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8,最低位次是3879;2024北京化工大学在福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0,最低位次是2561;2024北京化工大学在海南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9,最低位次是3468。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京化工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具体来看一下!

北京化工大学在海南综合类最低分数线为669;
北京化工大学在广西历史类最低分数线为584;物理类最低分数线为591;
北京化工大学在河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82;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09;
| 省份 | 学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590 | 12614 |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段 | 610 | 9504 | 
| 河北 | 历史 | 本科批 | 614 | 2531 | 
| 河北 | 物理 | 本科批 | 581 | 27901 |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540 | 4383 |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95 | 8850 |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批 | 519 | 3611 |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批 | 547 | 11694 | 
| 辽宁 | 历史 | 本科批 | 598 | 2076 | 
| 辽宁 | 物理 | 本科批 | 591 | 17258 | 
| 吉林 | 历史 | 本科批 | 578 | 1641 | 
| 吉林 | 物理 | 本科批 | 591 | 7625 | 
| 黑龙江 | 历史 | 本科批 | 591 | 1582 | 
| 黑龙江 | 物理 | 本科批 | 605 | 7841 |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539 | 10069 | 
| 江苏 | 历史 | 本科批 | 585 | 7092 | 
| 江苏 | 物理 | 本科批 | 613 | 21588 | 
| 安徽 | 历史 | 本科批 | 602 | 3360 | 
| 安徽 | 物理 | 本科批 | 624 | 13801 | 
| 福建 | 历史 | 本科批 | 580 | 2561 | 
| 福建 | 物理 | 本科批 | 616 | 10370 | 
| 江西 | 历史 | 本科批 | 592 | 2706 | 
| 江西 | 物理 | 本科批 | 601 | 10807 |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582 | 4356 |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609 | 18059 | 
| 湖北 | 历史 | 本科批 | 580 | 4361 | 
| 湖北 | 物理 | 本科批 | 586 | 24681 | 
| 湖南 | 历史 | 本科批 | 584 | 3648 | 
| 湖南 | 物理 | 本科批 | 585 | 20543 | 
| 广东 | 历史 | 本科批 | 577 | 7046 | 
| 广东 | 物理 | 本科批 | 589 | 30165 | 
| 广西 | 历史 | 本科批 | 584 | 2451 | 
| 广西 | 物理 | 本科批 | 591 | 9824 |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669 | 3468 | 
| 重庆 | 历史 | 本科批 | 577 | 3113 | 
| 重庆 | 物理 | 本科批 | 576 | 21845 | 
| 四川 | 文科 | 本一批 | 578 | 3879 | 
| 四川 | 理科 | 本一批 | 617 | 16551 | 
| 贵州 | 历史 | 本科批 | 588 | 2743 | 
| 贵州 | 物理 | 本科批 | 596 | 9778 | 
| 云南 | 文科 | 本一批 | 604 | 2789 | 
| 云南 | 理科 | 本一批 | 602 | 7423 | 
| 陕西 | 文科 | 本一批 | 554 | 2924 |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588 | 11799 | 
| 甘肃 | 历史 | 本科批 | 571 | 1904 | 
| 甘肃 | 物理 | 本科批 | 587 | 7305 | 
| 青海 | 理科 | 本一批 | 473 | 3143 | 
| 宁夏 | 文科 | 本一批 | 546 | 1128 | 
| 宁夏 | 理科 | 本一批 | 527 | 2979 | 
| 新疆 | 文科 | 本一批 | 502 | 1215 |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504 | 4824 |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3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9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4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8人(其中在岗2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