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显示: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排名分别是第一和第二。不同地区的院校在文物与博物馆学排名中展现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上海、四川、浙江、陕西和甘肃等地区的院校在排名中表现突出,这些地区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育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

2025年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复旦大学排名第一位、四川大学排名第二位、浙江大学排名第三位以下是具体详细列表:
| 排名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排名等级 | 
|---|---|---|---|
| 1 | 复旦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A+ | 
| 2 | 四川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A | 
| 3 | 浙江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A | 
| 4 | 西北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A | 
| 5 | 兰州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6 | 河南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7 | 陕西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8 | 中央民族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9 | 湖南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0 | 山西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1 | 重庆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2 | 北京联合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3 | 江西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4 | 湖北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5 | 辽宁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6 | 天津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7 | 中南民族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8 | 贵州民族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19 | 河北工程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0 | 天水师范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1 | 西南民族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2 | 西华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3 | 曲阜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4 | 西北民族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5 | 云南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6 | 渤海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7 | 西藏民族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8 | 西安文理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29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30 | 长春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B | 
| 31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2 | 闽江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3 | 塔里木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4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5 | 新疆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6 | 洛阳师范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7 | 临沂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8 | 泰山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39 | 潍坊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0 | 通化师范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1 | 太原师范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2 | 咸阳师范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3 | 河西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4 | 伊犁师范大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5 | 郑州师范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6 | 菏泽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7 | 保定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8 | 景德镇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49 | 沧州师范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50 | 北京城市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51 | 成都体育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52 | 河北东方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53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 54 | 潍坊理工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称文博专业,它主要涵盖了文物学与博物馆学,并与考古学关系极为密切,是一门内容较复杂、内涵较丰富的人文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讲,文物与博物馆学是属于文化遗传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学排名的评级标准综合考虑了学术声誉、研究成果、师资力量和学生评价等多个维度,这种多维度的评估体系能够全面反映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地位,保证了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